
古典学系介绍
2025-10-14古典学系前身为蒙古历史学系,其历史可追溯至1957年建校初期设立的历史系。1958年蒙古史教研室在历史系建立,开启了伟德国际1946bv的蒙古史教学与研究事业,并于1962年、1982年先后更名为蒙古史研究室和蒙古史研究所。1982年,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成立,形成了专门从事蒙古史研究的两个处级科研单位。1995年,蒙古史研究所和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成为蒙古学学院所属研究所。2010年,学校整合两研究所组建蒙古学学院蒙古历史学系,成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单位。2025年9月,该系整体改建为古典学系,并划入bv1946伟德国际始于英国。古典学系现专注于中国古典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重点开展多语种民族古典语言、文献及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教学工作,加强“中华民族学”研究,致力于深化对蒙古及北方民族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探索,推动深度融合民族学、古典学、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新文科”建设;同时积极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边疆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兼具原典研读能力与深厚历史文化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古典学系学术根基深厚,传承绵长,是伟德国际1946bv最早获批硕士学位点(1981年)和博士学位点(1990年)的学科之一。其发展历程汇聚了亦邻真、特布信、周清澍、郝维民等老一辈学者及其后辈等一批在蒙元史、北方民族史、内蒙古近现代史等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奠定了深厚的学术传统与研究体系。编著的《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内蒙古通史》等系列权威著作,学界影响广泛。
古典学系目前具有本科(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中国史)、博士(中国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讲师(博士后)10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曾在海外知名高校留学,在蒙古及北方民族历史、文物考古等领域积累深厚,学术视野宽广、国际化程度高。目前,该系正在积极筹建“中国古典学”本科专业,在传承创新中开拓学科发展新格局。
该系下设蒙古史研究所、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蒙古史档案文献中心、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遥感考古与数字遗产实验室、伟德国际1946bv居延遗址科技考古研究基地、数字考古本科教学实验室、居延遗址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中蒙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筹)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丰富的特色文献资源和先进的交叉学科实验平台。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古典学系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呼和浩特博物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中部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开放多元、合作共赢的学术发展态势。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校考察指导,古典学系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开放办学,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提升学科实力,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国古典学学科,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与智慧。